【优秀案例】信用修复,助企业“诚”风破浪 |
一、基本情况
随着“黑名单”、联合惩戒等制度的深入实施,企业失信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如取消许可证申报资格、申请享受资金奖补政策受阻等,可谓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滨海新区失信企业在感受到失信“寸步难行”的同时,也迫切需要进行信用修复。
为满足市场主体需求,帮扶企业及时修复信用,主动安排专人受理企业信用修复申请,全流程指导操作,解答问题;并通过开展培训、宣传等方式,让企业会修复、能修复,克服失信带来的种种阻碍,更好地帮助失信企业“痛改前非”、恢复信用,从多方面积极探索信用修复,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与经验。
二、主要做法
(一)贴心服务,保证企业“知错可改”
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中国”网站和地方信用门户网站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机制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9〕527号)文件要求,高效、规范开展信用修复初审工作。安排专人及时对市场主体提出的信用修复申请进行初审,对于市场主体在修复中出现的问题,逐一进行电话沟通,一次性告知存在的问题,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大大提高企业修复效率。
(二)积极协调,保证企业“知错能改”
始终坚持“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宗旨,深入落实共同缔造理念。对于市场主体在信用修复中遇到的一些体制机制问题,积极协调市级、区级有关部门,及时消除失信信息,帮助顺利参加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增加公共资源交易的市场化竞争程度,提高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落实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市场主体在“信用中国”网站完成信用修复,同步删除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的失信信息,实现“一口受理、一网通办”。
此外,通过信息共享,打破数据壁垒,解决不能通过“信用中国”网站修复的处罚信息,破解在不同部门重复进行信用修复的难题。
(三)培训宣传,保证企业“知错会改”
信用修复工作需要多管齐下、形成合力,要鼓励失信主体主动纠错、改过自新,激发企业进行修复的内生动力。
积极组织各执法部门召开信用修复培训会,邀请专家讲解信用修复的条件和流程,要求执法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后及时告知被处罚对象信用修复渠道;指导被处罚对象按照失信程度,通过签署承诺书、履行处罚义务、提交信用报告等方式进行信用修复。利用“信用滨海”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发表信用修复知识文章,普及信用知识、增强诚信意识,让企业愿意改错,知晓信用修复的操作流程。
三、工作成效
通过与区内其他监管部门协同合作,对市场主体开展信用修复培训会,宣传信用修复的意义与重要性,多数失信企业能够在处罚后,主动申请信用修复。安排专人解答企业在修复过程中存在的疑问等举措,企业上传材料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大大提升,进一步提高了修复效率,得到了市场主体的高度赞扬。
截至目前,累计完成信用修复2028条,“双公示”信用修复合规性、及时性达100%,保障了市场主体信用权益。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继续加强信用修复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机制,跟进被处罚主体信用修复进展情况,及时对市场主体的问题给予解答和帮助,高效、规范开展信用修复工作,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打造诚信滨海。
主办单位:滨海新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办公室
推荐使用IE8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网站标识码:1201160049
联系方式:022-66897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