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结硕果 共赴秋实丨滨海新区2025年第9期营商环境动态月报→ |
滨海新区坚持目标导向,围绕“统、智、创、优”工作要求,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区营商环境办定期总结各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展示新区营商环境建设成果,一起来看滨海新区优化营商环境动态月报2025年第9期!
市场环境
区科技局:成立天津市(滨海新区)生物制造中试平台联盟
该联盟依托瑞普生物、中科院天津工生所等12家生物制造领域重点企业机构,聚焦“菌种改造-工艺放大-智能生产-产品应用”全链条中试转化环节,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着力构建“研发-中试-产业化”全链条产业创新体系,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成龙配套、成链成群。
区知识产权局:天津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在新区正式揭牌
中心可提供涵盖知识产权产业化成果培育、商业化价值判定、合规化挂牌交易、市场化撮合谈判、资产化融资对接等一站式全链条服务,助力各类创新主体“知产”变向“资产”的高效转化。这标志着滨海新区在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迈出关键一步。
自贸区创新发展局:全球首艘大型甲醇动力汽车滚装船在天津港完成国产绿色甲醇加注
这是全国首单国际滚装船舶绿色甲醇加注业务,标志着我市在国际船舶绿色燃料供应方面迈出关键一步。为推动国产绿色甲醇加注业务顺利开展,自贸区创新发展局会同市投促局、市交委发起成立“绿色甲醇联盟”,联合近50家龙头企业贯通生产、认证、储运及加注全链条,初步形成“内陆生产-天津集散-全球加注”的供应链,为打造北方绿色船舶燃料加注与贸易中心奠定基础。
政务环境
区市场监管局:滨海新区商事制度改革再突破,全国首批实现外资企业全程网办
区市场监管局将天津港保税区作为改革试点,目前该区域已打通多部门业务系统壁垒,实现外资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与外籍人员申领电子营业执照“便利化”。外商投资企业可登录“津心办”APP、利用“刷脸”技术完成身份验证和电子签名完成企业注册登记,标志着天津外资登记服务迈入“零跑腿、全线上”新阶段。
区政务服务办:在大港石化产业园区设立首家工业园区“政务服务工作站”
未来将以工作站为支点,多维度协同发力,整合立项、环评、安全审查等高频事项,推行“一企一策”帮办代办,做好企业需求全流程跟踪问效,推进政务服务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将服务端口直接“前移”至产业一线。
法治环境
区市场监管局:出台全市首个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三书一函”制度
该制度将“整改通知书、约谈通知书、挂牌督办通知书、提醒敦促函”四类文书作为非强制性指导工具,针对投诉举报超期办结等问题,建立提醒敦促、整改落实、约谈警示、挂牌督办递进的响应链条,为消费维权综合治理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实践样本。
区知识产权局: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联合河西检察院驻服2025CMES华机展,首创“行政+司法”知识产权服务新模式
聚焦机械行业技术创新与多维风险防控需求,现场设立知识产权服务台,有效帮助企业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同时,围绕侵权风险排查与技术支撑,开展动态巡展,快速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纠正标识使用不规范问题,并建立“调解+司法指引”绿色通道,最大限度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
人文环境
区教体局:提前两年完成90所人工智能试点校建设任务
通过构建“1+4+N”人工智能区域发展范式,人工智能试点校建设从“试点示范”向“全面普及”迈进,全方位、多角度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不断升级,“AI普及模式”成效凸显,人工智能教育再结硕果。在第四批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培训师与培训基地评选中,10名教师获评培训师,2所学校入选培训基地。
区交通运输局:西中环快速路跨海河桥主桥钢箱梁顶推施工圆满完成
这标志着工程核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该工程攻克了大面积钢梁顶推和大节段钢拱肋竖向提升合龙等国际罕见技术难题,建成后将成为亚洲在建单跨最长、桥面最宽的下承式简支提篮钢箱系杆拱桥,极大提升滨海新区南北向道路通行能力。
区委人才办:“智汇滨海”人才节·2025年滨城“人才荟”在滨海高新区举行
来自全球的200余名院士、专家、院校和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襄“滨城”人才盛会,以全新的姿态和丰富的内容,为滨海新区汇聚全球人才、推动产业发展搭建广阔的平台,为滨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区人社局:印发《滨海新区关于提升创业质量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若干措施》(“滨城创业二十条”)
此举对国家和天津市创业政策进一步细化落实,明确了金融贷款、政策补贴、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标准,在优化培训、完善服务、夯实孵化、丰富活动等多个方面力求实现创新突破,为各类创业主体尤其是青年创客、科技人员、返乡人员等拓宽了发展空间。
区域环境
经开区:中企出海埃及(天津泰达)知识产权工作站揭牌成立
该工作站是天津市首个“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工作站,建立“埃及-天津知识产权24小时维权响应机制”。重点在商标布局、专利预警、海关保护、专利跨国转化、培训与能力建设等领域强化对接合作,助力天津乃至全国企业解决“出海”埃及及非洲其他地区面临的知识产权难点痛点问题,提升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与风险应对能力。
保税区:全国首个“车储共用”循环动力工厂在天津港保税区投产
工厂坐落于中国资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在承担启源芯动力自研电池制造的基础上,还可为电池厂、主机厂提供代工服务,并参与电池银行资产的生产、质保与售后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在电池制造与循环利用领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完善绿电交通产业链。
高新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合作平台在高新区华苑科技园数字经济产业园成功揭牌
平台将进一步整合高新区数字经济领域优势资源,持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出海、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出海、数字技术和数据标准出海等各项工作,为上合组织不同城市间实现数字基础设施硬联通、数据标准软联通、数字经济新联通贡献“高新力量”。
东疆综保区:京津冀地区首家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在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揭牌成立
基地将整合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多方力量,全链条组织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和应用等工作,为我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电池等汽车产品生产及出口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风险预警和应对服务,助力企业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为车企出海“保驾护航”。
中新天津生态城:2025中新绿色发展论坛在中新天津生态城举办
300多位来自中国和新加坡的政府部门、绿色低碳相关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以“中新共筑绿色发展基石 携手深化新城新区建设”为主题,共同探讨绿色低碳发展路径。论坛期间,国家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心国际示范中心(新加坡)正式揭牌成立,国际建筑绿色低碳科技合作联盟和中新文旅教育产业合作联盟同步启动。
主办单位:滨海新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办公室
推荐使用IE8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网站标识码:1201160049
联系方式:022-66897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