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办公室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法治环境篇丨2023年度滨海新区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展示
发布日期: 2024-02-02 09:20      来源: 区政务服务办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全面展示滨海新区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不断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滨海新区营商环境办在全区范围内开展“2023年滨海新区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本次活动共收集案例117篇。经过前期的整理、筛选,初步遴选出一批创新实践案例,包括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四个章节,在“新政服”微信公众号分期择优进行展示。后期,区营商环境办将组织专家学者对创新实践案例进行评选,评选出优秀案例进行表彰。

    01构建京津冀法院执行协作一体化机制 以跨区域执行联动互通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为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张军院长在第五届京津冀司法论坛的重要讲话精神、京津冀三省市高院《关于加强司法协作为京津冀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提供服务保障的框架协议》精神,以优质司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滨海新区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理念,积极探索构建京津冀法院执行协作一体化机制,以制度创新为抓手,强化跨区域执行连东互通,先后与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和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签署《建立执行工作协作与友好合作交流备忘录》,聚力破解异地财产处置难题,全力保障异地执行安全,多方位助力跑出执行“加速度”,为营商环境赋能加劲,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是强化异地协作,推进执行进度。协作机制对两地法院执行协作的原则、范围和事项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双方坚持对等互助的原则,办理异地事项委托,并建立特殊时期紧急协作机制,优先办理续封、冻结、扣押等紧急事项,加快财产处置进度。规范异地执行财产处置协作流程,借助事项委托系统全程留痕,确保信息安全,财产处置范围原则上为各院辖区内的财产,财产处置事项涵盖财产档案查询、实地查封扣押、现场调查、协助腾退等,解决异地“查人找物难”。攻坚异地执行强制措施实施难题,对于异地腾退房产、扣押财产、司法拘留等需要采取强制措施的事项,由委托法院提前制定《案情及风险评估说明》,评估预判执行风险,及时与受托法院沟通案情进展,形成《异地强制执行工作预案》,便于受托法院提供人力、物力支持,充分保障异地执行安全,提高异地财产处置效率,加快执行案件办理进度,实现京津冀法院司法资源合理配置。

    二是加强业务交流,促进共同进步。协作机制要求两地法院进一步拓宽合作深度,坚持“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原则,加强业务交流,共享实践经验,共同提升。加深执行队伍建设、执行管理、执行改革等成功经验、创新举措、规范性文件的交流互鉴,加强营商环境、诚信建设、市域治理等方面的合作互助,发挥各自资源优势,通过举办业务交流会、重大课题调研等形式,共同培养执行人才。

    三是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协作机制确立两地法院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建设,涉及重大影响案件、关联案件,及时互通信息,必要事项及时提请联席会议,以充分、有效的沟通协商推动案件办理,打通异地执行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人员力量不充足等堵点。搭建京津冀公安协助执行网络、基层协助执行网络和执行威慑网络的联动机制,互通执行工作动态、调研成果等,借鉴各地工作特点,促进京津冀法院执行工作优势的集成与互补,共享京津冀法院执行联动威慑机制成果。

    四是建立联络机制,密织沟通网络。协作机制要求为确保异地执行机制有效运作,两地法院建立协作执行联络员,由专人负责异地执行联络工作,确保执行信息的准确性、实时性、可靠性。同时,建立异地执行集约化办案制度,发挥执行指挥中心“三统一”管理作用,对委托事项进行集约化处理,统一调配司法资源,有效集约异地执行案件,进一步提升执行质效。

    京津冀法院执行协作一体化机制的建设是各方坚持共下“执行一盘棋”、深入推进京津冀司法协同的一大创新举措,为京津冀地区法院开展异地执行协作提供了制度依据,推动异地执行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

    下一步,滨海法院将继续推动异地执行协作走深走实,不断扩大执行联动“朋友圈”,与更多地区法院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凝聚京津冀执行合力,破解异地执行难题,全力保障当事人的胜诉权益,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丰富司法协同在执行领域的内涵,共同描绘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大同心圆。

    02构建高效破产审判模式打造高质量市场主体出清司法环境

    滨海新区法院作为天津市唯一一家集中管辖破产案件的基层法院,近年来持续推动破产审判专业化建设。较好的发挥人民法院在规范市场主体退出程序的职能作用,为拯救困境企业提供了滨海模式。

    一是建立健全破产审判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重整拯救和破产出清功能。推广应用破产申请格式指引,深入推进繁简分流制度改革,大幅压减破产程序用时。深入推进落实市高院《关于适用快速审理方式审理破产案件的审判委员会纪要》,对于简单破产案件,简化案件审理程序,提升审判效率,实现简单破产案件在6个月内审结。

    二是建立健全企业挽救制度,推进预重整与破产重整有机衔接。深入开展破产法治宣传,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庭外协议重组,优化重整企业管理模式,注重发挥债务人和具备专业资质能力人员在重整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积极作用。2023年,破产清算案件结案244件,同比增加18.45%。其中,荣泰广场项目续建开工,烂尾五年的荣泰广场项目重获新生,解决了逾300户业主的房屋不能交付的民生问题;卡尔迪雅(天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首例破产重整案件重整成功,保留卡尔迪雅(天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特许牌照和核心产品的价值,化解了债务危机,实现了债权人利益、职工权益、企业核心价值;妥善化解涉外资企业信特恩粉末冶金公司破产案群体性纠纷,解决职工薪酬591余万元,滨海新闻予以关注报道。

    三是创新破产审判辅助手段,着力规范市场主体退出程序。协同农业银行滨海分行搭建智能化管理平台,制定出台《“执转破”操作指引》《破产案件快速审理实施办法》《破产财产处置操作指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探索运行破产案件快速审理机制,压缩破产案件办理时限,提升债权人债权回收率。

    四是破产专业化审判不断革新,审判成果不断显现。新区法院经过科学研判和全面调查,裁定批准卡尔迪雅(天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重整计划,该公司由申请破产改为申请破产重整。依托其持有的国家三类医疗器械生产销售许可证,及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的消融仪全套设计和工艺技术,由佛山特种医用导管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重整投资人获得卡尔迪雅公司100%的重整投资权益。既实现了债权人利益最大化,职工债权得到全额清偿,又将普通债权清偿率提高近一倍。卡尔迪雅公司破产重整案件的成功,是滨海新区法院充分发挥破产审判职能作用,认真落实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的生动实践。

    坚持能动司法,摒弃“一破了之”的观念,准确识别企业重整价值,通过引入行业优质投资人,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盘活核心资产价值,化解债务危机,从而实现法律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拯救困境企业提供了滨海能动司法模式。

    03成立全国首个“知识产权联合保护办公室”打造“三横三纵”知产保护链条

    2023年5月19日,滨海新区法院(天津自贸区法院)与滨海新区检察院共同设立的“知识产权联合保护办公室”正式揭牌。此项措施是两家单位加强知识产权法律实施与法律监督,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质效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社会化协同保护格局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滨海新区法院围绕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延伸司法保护职能,保护和激励创新为目标,构建三横三纵知识产权保护链条,打造最优司法为民环境和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纵向上,以专业化为关键词,搭建立、审、执协调配合的司法保护链条

    一是专业化立案。建立涉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专门立案通道,与互联网平台建立协查机制,破解网络侵权案件起诉立案时无法查明被告,以及法院送达难的问题。

    二是专业化审判。充分发挥“三合一”审判机制作用,通过繁简分流措施,不断提质增效,落实《知识产权案件快审审判流程标准的管理规定》,精准把控案件的流程节点,审限缩短到现今的49.36天,审判效率同比提升22.5%,充分回应创新主体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时效需求。

    三是专门推动审判后执行和解。针对部分需要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要求审判法官跟踪判后答疑和义务履行,推动执行和解。制定并实施《关于对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失信被执行人实施信用惩戒的若干措施(试行)》,将被执行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义务的信息向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市场监管等部门通报,依法进行信用惩戒。

    二、横向上积极延伸司法职能,与行业协会、行政机关等构建社会协同共治的横向协同链条

    一是大力开展纠纷多元化解。与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天津市娱乐场所协会等多家单位共同探索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完善“委托调解+司法确认”纠纷化解模式。

    二是与院、校“牵手”。与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签订《协作机制》,加强人才双向交流、培养。

    三是多部门协同联动的保护衔接体系。与北京互联网法院、河北省容城县人民法院共同签署《加强版权司法保护及治理合作框架协议》。同时充分利用天津自贸区府院联动的2+N机制,先后与市场监管局、海关、公安部门、检察院等多部门联动,合力共筑协同保护工作机制,提高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04以能动司法厚植营商法治沃土执行案件全流程开展涉企经济影响评估

    围绕“公正与效率”,滨海新区法院聚焦市场主体司法需求,主动延伸司法服务职能,不断升级执行理念,创新执行工作机制,在全市率先制定《关于在执行工作中对涉企案件实行经济影响评估 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将经济影响评估制度贯穿涉企执行案件全流程、各阶段,解决重点企业司法“困局”,将执行措施对企业生产经营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有力提振企业信心、稳定发展预期,精准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一是探索执前督促,深化执源治理。在执行立案阶段,立案人员收到一系列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作为被执行人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立案材料,在初步审查后,将相关情况通报营商环境执行合同实施团队。经执行法官研判,该建筑公司作为资金实力雄厚、品牌影响力深远的工程总承包建造服务商,在本院无以终结本次执行方式结案案件,在执案件财产查询结果显示该公司名下银行账户金额可以覆盖上述案件涉案金额,其具有良好的履行能力,但账户性质为农民工工资账户,法院无法采取扣划措施。于是,执行法官立即启动执前督促程序,联系被执行人了解到其有一次性解决上述纠纷的意愿,但当前资金链紧张,于是执行法官积极促成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协商确定履行方案,达成执行前和解。目前,被执行人已积极履行35件案件,涉案金额2529.67万元,为当事人节约执行费30.1万元。在执行立案阶段,充分利用审查期,强化立案与执行程序衔接,详细评估被执行企业履行能力、履行意愿、执行措施对其生产经营可能造成的影响等,在兼顾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利益双方利益的基础上,通过将纠纷解决由“强制执行”向“主动履行”转化,实现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推动裁判履行化解于未执。

    二是全面评估解企忧,保全产能促执行。因委托合同纠纷,天津某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向我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请求对鹤岗市某能源有限公司等被申请人名下3800余万元财产采取财产保全措施,财产保全中心承办法官对申请人提交的紧急情况材料进行审查,考虑到被申请人涉诉案件众多、金额巨大,不立即采取保全措施可能对申请人合法权益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遂认定具有保全必要性。鉴于被申请人银行账户及动产已被多轮冻结及查封,为确保债权人预期胜诉权益可以兑现,于是在对该公司资产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对焦炭产能指标这一新类型财产可执行性充分研判后,裁定对其名下焦炭产能指标予以查封,本院依法向其所在地工业和信息化部门送达民事裁定书及协助执行通知书,查封其名下104万吨/年冶金焦产能指标,未经本院允许,禁止转让、变卖、质押。在诉前保全审查及保全实施阶段,财产保全中心全面审查被保全企业性质、生产经营及司法涉诉情况,在权衡双方当事人利益的基础上,对焦炭产能指标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充分拓宽能源类企业责任财产范围,推动“以保促执”,确保市场主体在取得胜诉判决后能及时回笼资金。

    三是暂缓执行妥处理,寻求纠纷最优解。坚持在涉企案件中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讲究执行策略,注意执行方法,集约查控阶段审慎对企业基本账户采取冻结措施,在被执行人其它银行账户余额足以覆盖申请执行标的情形下,避免因冻结基本账户影响企业招投标、投融资活动,与重点企业建立查冻扣白名单机制,在担保额度内免于采取强制措施,引导双方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将执行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创新执行方式,持续提升能动司法服务水平,在某大型建工企业作为被执行人系列案件中,营商环境执行合同实施团队全面梳理在执案件,经初次约谈了解到该企业在向银行申请供应链融资,当前银行正在对该企业资产及信用状况进行评审,针对该类企业资信情况良好但普遍存在回款周期长、支付压力集中、资金流动性低的问题,该团队坚持比例原则,积极寻找双方利益平衡点,合议决定暂缓对被执行人采取扣划措施,极大地缓解被执行企业资金兑付压力,为其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有力司法支撑,在供应链融资发放后,该企业主动将案款汇至法院账户,已实际执结333件案件,执行到位金额3.44亿元,实现对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的清理,充分保障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合法权益,通过“放水养鱼”力促互利共赢的纠纷“最优解”。

    05规范执法行为 提高执法效能全国首创“电子检查证”行政检查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全区行政执法行为,助推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区司法局依托区行政执法监督平台系统建设运行的基础优势,制定实施《天津市滨海新区行政检查办法》,推行“诚信免查、多查合一、年内最多查一次”,并在全国率先推出“电子检查证”制度,对行政执法行为进行严格规范,打造具有滨海新区特色的“精准规范高效”行政执法品牌。

    一是提高检查门槛,减少随意执法。按照滨海新区行政检查办法规定,执法人员开展现场检查需提前在区行政执法监督平台上生成执法任务,并依托平台系统和执法终端设备开具“电子检查证”,现场检查时需向检查对象出示“双证”(执法证、电子检查证),未出示“双证”的,检查对象有权拒绝检查。在检查中,被检查单位通过扫描“电子检查证”上的二维码,可以了解“电子检查证”的发证机关、检查事项和监督投诉渠道等内容,对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进行有效监督,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重复执法、随意执法。

    二是细化检查分类,明确检查内容。除了“电子检查证”制度,检查办法还细化了行政功能的检查分类,将行政检查分为五大类,分别为双随机检查、线索核查、专项检查、年度检查、区域巡查,明确了检查方式和内容。

    三是降低检查频次,提高检查效率。新办法实施以来,出现了“一少一多”两个变化。“一少”是全区各执法单位涉企主动检查数量同比减少18%,出示“电子检查证”共3000余次。“一多”是全区各执法单位全面落实巡查责任,实现区域巡查全覆盖,近两个月处罚案件数量达到1400余件,同比上涨30%左右,主要集中在城市管理领域。“一少一多”体现了执法效能提效增质。

    下一步,新区将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促进行政执法单位对内约束公权力、规范执法行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切实增强社会公众和广大市场主体的法治获得感,通过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稳预期、强动力、增效益。

    06天津市滨海新区公信调解中心创新推出 “商事调解+赋强公证”非诉解纷模式

    天津市滨海新区公信调解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20年9月,是一家从事商事全领域调解的专业调解机构。2021年4月,由中心发起,联合区域公证机构、律师事务所等10余家法律服务机构共同成立了一站式法律服务专业组织—公信法律联盟。今年以来,中心依托联盟,创新推出了“商事调解+赋强公证”的解纷新模式,调解中心通过“商事调解”促成解纷方案,公证机构运用“赋强公证”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通过机构职能整合、一站式解纷服务,让企业不打官司也能彻底解决纠纷,降低了纠纷解决成本,减少了对企业信用的影响,提升了纠纷解决的效率,助推新区法治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降低成本、提高时效,解决企业解纷“急难愁盼”问题。“商事调解+赋强公证”即企业遇到纠纷时将案件提交至调解中心,促成商事主体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协议书,通过赋强公证,赋予调解协议书强制执行效力,用公证书的执行力守护商事调解的公信力,高效、便捷、和谐化解商事主体之间的经济纠纷。时间由传统诉讼一审6个月、二审3个月缩短为平均周期20天;全面应用在线系统,实现全流程零接触办理,帮助企业足不出户解决纠纷;节约费用成本,仅2023年7月和8月,通过新型模式化解纠纷97件,惠及企业200余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1个亿。

    二是弱化对立、促进共赢,有效保护企业良好信用。2023年上半年,自贸试验区内一家金融机构与深圳市一家民营企业产生金融借款纠纷,深圳公司出现贷款逾期情况。调解员接到案件后,积极从双方公司长远发展与合作、助力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减少对企业征信影响的角度做双方调解工作,促成双方达成了分期还款的调解协议书,并通过“在线调解+在线公证”赋予了调解协议强制执行效力,化解了双方的纠纷和争议。在该案件中,通过商事调解这种“非对抗性”的解纷途径,债权人拿到了有“执行保障”的法律文书,债务人争取到了“延迟履行”的黄金时间,既维护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又彻底、高效地解决了纠纷,为营造稳定、公平、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法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是推广品牌,引领示范,厚植企业干事创业土壤。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司法资源的匹配是区域营商环境构建的重点,司法资源支持充分的区域具有更强的企业吸引力。“商事调解+赋强公证”新型解纷模式辐射相关领域龙头企业,所涉业务涵盖国家重点发展行业,充分发挥该新型解纷模式的示范作用,有利于吸引更多优质的企业及业务在天津自贸试验区落地,对楼宇经济、解决就业、就地纳税和经济发展产生拉动作用。公信法律联盟将对该模式进行优化升级,打造标准流程,完善工作衔接,提高服务质效,并对自贸试验区内的企业主体进行推广,让企业享受到公平公正、安全和谐的法治环境,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创业。

    07制定柔性执法“三张清单”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改革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规范行使行政裁量权,天津经开区制定发布行政执法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的柔性执法“三张清单”。首批柔性执法“三张清单”包含不予处罚、减轻处罚及从轻处罚事项共计108项,涵盖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卫生健康、城市管理以及教育、体育、文化、民政等8个领域。解决执法人员在具体案件中面临“怎样的情形才构成违法行为轻微”的困惑以及行政管理部门担忧“不予处罚”会被标签为“行政不作为”的问题,通过形成明确的标准,全面规范经开区行政执法和处罚行为,提高执法水平,提升执法效率。

    一是必要性。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提出关于法治建设、优化监管执法相关要求,中央《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提出要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方式。《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各领域实施包容免罚清单模式,制定并发布多个领域的包容免罚清单,这是制定该清单的根本要求。

    二是集成性。不同于以往其他地区由单一执法部门仅出台本领域执法清单的做法,该清单由经开区营商环境办公室与经开区司法局共同牵头统筹推动,内容涉及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教卫体等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各个执法领域,可以互相借鉴,协同执行。

    三是引领性。该清单在天津市范围内率先制定,也是经开区历史上首次制定关于行政执法的清单。在天津市出台各项政策基础上,经开区此次率先研究推出了25项新的包容审慎监管事项,将对其他区域落实规范自由裁量权要求,制定相应清单提供借鉴作用。

    四是可操作性和持续性。清单明确不同情形下行政执法裁量权的统一标准和行政执法操作流程,进一步提升了执法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形成逐步动态调整完善的清单制度体系。

    08上线“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登记平台”创新全过程闭环监管模式

    2022 年 11 月,滨海新区住房建设委等部门印发《滨海新区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安全生产纳管暂行办法》,为落实文件精神,加强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安全生产管理,2023 年 9 月,东疆综合保税区正式上线全市首个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网络登记平台-“东疆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登记平台”,通过创新全过程闭环监管模式,加强了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安全生产管理。

    一是全面整合监管功能,化解多项监管难题。登记平台汇集了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申请+备案+核查+巡查+执法”全流程监管功能,实现了项目全方位、全周期和监管全过程闭环管理,化解了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点多、面广、量大、工期短、规模小带来的纳管到位难、管理规范难等难题。

    二是数字化手段赋能,提高线上线下监管效能。建立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安全员队伍,依托登记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工作联动。依托“手机端+电脑端”线上运行模式,登记平台优化申报备案流程,业主或施工单位线上自主填报项目信息、签署安全责任承诺书,申报备案手续方便简洁;规建部门线上核查通过后,登记平台自动通知分管安全员开展线下巡查,安全员能够随时随地登录登记平台,流转任务、上报巡查结果,实现“核查+巡查”高效无缝衔接。

    三是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助力安全意识普及。针对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各环节人员需求,登记平台配置实用的操作手册,以通俗易懂的图解形式,帮助使用者快速理解上手。同时,为普及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业主以及施工单位安全意识,登记平台还植入了安全知识培训及安全生产作业问卷,业主或施工单位需先完成线上培训和答题后方能注册。

    09不动产“点对点”司法网络查控跨省通办系统上线 助力司法查控工作提速增效

    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网络执行查询不动产联动机制建设,东疆综合保税区作为市规划资源局指定试点,通过健全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加强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协助滨海新区人民法院实现不动产“点对点”司法网络查控跨省通办系统上线,助力司法查控工作提速增效。

    一是深化部门合作,以构建网络查控联动机制为契机,加快不动产登记制度建设,有序推进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和更新维护。东疆综保区规建局与滨海新区人民法院建立信息合作机制,推进部门间常态化信息共享,构建和完善信息动态更新机制,持续加强部门协同。

    二是强化技术支撑。制定《东疆港不动产司法资料点对点查控系统需求设计方案》,明确功能设计、系统架构设计、技术实现和安全保障等重点内容,建成法院端、不动产登记端和共享平台等三个子系统,通过数据接口、网络通信、数据同步和安全加密等技术手段,实现了不动产登记预审系统与司法资料查控系统的互联互通,提高了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规范开展协助司法查控工作创造条件。对于其他法院委托滨海新区法院协助执行的不动产事项,网络查控系统也开通了专门通道,确保全国执行工作一盘棋。

    三是提升查询效率。依托网络查控系统,实现滨海新区人民法院在线通办查询、查封、解封、解押、过户等业务,尤其司法拍卖成交后,法院作出的解查封及过户手续均可通过线上系统实时办理,自送达次日起,买受人缴税后即可自行前往不动产登记中心进行过户登记,执行人员足不出户,办理不动产查控业务,平均办理期限大幅缩短,不断提升便民利企服务水平。

    10创新商业外摆 共筑活力新城

    为深入落实天津市“十项行动”,进一步提振市场经济、优化营商环境,生态城深入企业调研、周密协调联动,在全市创新开展商业外摆经济,大胆探索城市治理新实践,以商业外摆的新政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一是因地制宜、一场一策。按照“一场一策,一场一统一”的原则,组织每个商业体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外摆实施方案,最大程度为商业松绑、赋能,并通过开展专题培训会、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向商户普及外摆经济的可行区与禁行区。

    二是靠前服务、现场指导。在明确外摆标准的同时,指导商家设置环保绿植、外摆护栏和隔离油布,并增加别具风格的店名标识及温馨周到的安全提示。外摆经济不但没有破坏城市环境,还为城市增添了别样的精致与韵味。

    三是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将商管集团、商圈运营单位、物业公司、业委会、商户等多元主体共同纳入管理范畴,构建起“商户自治—责任方主管—政府监管”的三级管理体系,形成权责明确、多元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管理新格局。

    四是加大巡查,分类管理。加强巡查频次,将日巡查、周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确保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对于烧烤等餐饮业,要求其淡季须及时清理外摆设施,自然退出外摆经营;对于越线摆卖、环境脏乱、明火烧烤等违规商户,及时劝导、整改,予以规范;对屡次违规的商户取消其外摆资格,情节严重者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同时建立商户信用台账,实行“红黄绿”分类管理,引导商户珍惜信用记录,做到文明安全经营。在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服务与监管相结合的过程中,彰显城市管理的力度、温度与尺度。

    截至目前,共13家商业体189家商户实施外摆经营。其中,果蔬、超市等小商户的客流量增加近50%,户日均营业额增加千余元;万达等大型商业体的营业额环比增长58%,线下消费市场、夜经济市场呈现强劲增长趋势既摆出了城市品质,也摆出了城市烟火气,赢得市场主体广泛赞誉。生态城商业外摆经济入选《滨海新区要闻》,同时被新华社、今晚报、津滨海等十余家媒体宣传报道,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checktaskdate=&unchecktaskdate=&ssbm=&fromcontentid=&enddate=&thirdtitle=&showtitle=&maintype=&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zwbadmin&check_checkdate=2024/2/2 9:21:04&check_reasons=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