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壁垒】京津两地正式建立政务服务通办联动机制 |
4月1日,区政务服务办主任徐斐同志带队赶赴北京市通州区,出席《京津自贸区政务服务通办联动机制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区政务服务办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在56个政务服务事项试运行良好的基础上,签署《京津自贸区政务服务通办联动机制框架协议》,通州区的27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在天津滨海新区办理;天津滨海新区的29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在通州区办理,有效避免群众“两地折返跑”。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两地产业衔接、项目合作愈加频繁,资源共享、人员交流等需求更为多元,企业群众“跨省通办”的需求更为迫切。通州和滨海新区按照协同发展的思路,在国家“跨省通办”事项清单基础上,分别推出了符合本地产业政策的“事项清单”。
北京市通州区:可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办理的27项政务服务中,大多与企业设立、变更、注销、备案和发放许可证照相关。
天津市滨海新区:可在通州区办理的29项政务服务中,除了上述有关的事务,还包括专职律师执业许可等个人事务,将有助于两地人才交流工作。
对于本次《框架协议》的签订,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主任徐斐同志表示:“本次通办的推行,是三方落实《国务院跨省通办指导意见》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对互信互认、互相登录账号接件受理这一跨省通办新模式的全新探索和尝试。工作人员在办事过程中通过对比两地的要件清单,对标先进精简优化,能够有效解决原先存在标准不一致的问题,为推动京津实现‘同事同标’进行更好的探索。本次签约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同样也开启了京津政务服务审批协同的新篇章。”
下一步,滨海新区和北京市通州区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将“跨省通办”纳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整体布局中,逐步探索将“跨省通办”范围扩大至廊坊北三县、天津武清等地,推动京津冀三地实现“共建共享、同事同标、互信互认”。
突出特色、拓展事项
及时组织摸底调研,对企业、群众需求强烈的业务优先探索纳入跨省合作范围,增强企业、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数字赋能、创新模式
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达成数据“共建共享”目标;研究制定跨省通办“同事同标”事项清单,实现多地间“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就近一次办成”;完善信息数据“互信互认”机制,推广电子签章、电子证照应用,为业务通办、联办提供赋能支撑。
加强宣传,惠及企业
在三地门户网站、网办平台和政务大厅等设置相关专栏,对跨省通办业务进行广泛宣传,将业务落地做实,打造“跨省通办”品牌标杆,让更多企业和群众切实享受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成果,为促进三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办单位:滨海新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办公室
推荐使用IE8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网站标识码:1201160049
联系方式:022-66897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