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打造一流政务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
天津市滨海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要求,在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的基础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影响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堵点痛点,在政务服务供给侧协同发力,以制度创新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一、深化政务协同,推动政务服务高效化。
按照整体政府理念,从企业办好“一件事”的角度出发,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整合政府内部流程,着力破解企业群众办事难点堵点。一是推行“一企一证”综合改革。对多部门办理的涉企经营事项重塑办事流程,将企业原本要在多部门接续跑证变为多部门并联办理,截至目前已在38个行业推行此项改革,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真正破解企业“准入不准营”难题。二是推行“一口受理、接办分离”。将按照类别分设单项窗口方式改为建立全项受理综合窗口,将审批局和规自局、建交平台、消防支队、市场局等派驻部门近300个事项全部纳入综合一窗受理,实现受理端口集中化。并向基层延伸,在全区18个街镇中心设立审批服务站,在11家优秀众创空间设立政务服务工作站,统一受理区行政审批局的全部事项,实现审批服务就近可办,为企业群众就近提供高水平的标准化服务。
二、深化审管协同,推动政务服务极简化。
改变“以批代管”的传统思维模式,在制度制定层面加强审管合作,逐步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闭环审管联动流程,实现以“审”促“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一是事前审管部门联合定标准。针对具体事项,推出“最简告知承诺制”,明确企业应当符合的条件、要求等内容,实行“你承诺、我就批,你不兑现、我就撤销”,最大限度精简申请材料和审批环节,以审管“加法”赢得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减法”。目前已联合相应监管部门就电影放映、商业牌匾、道路货物运输、拍卖、代理记账等许可事项出台具体实施细则,113家企业获益。二是事中实施信用承诺审批分级管理。以企业信用状况为起点,以审管无缝衔接为保障,对信用良好的企业适用完全承诺,“一表”“一诺”即可立等可取,其余材料60个工作日补齐,让守信者办事“一路绿灯”,而对存在违法失信记录、被列入黑名单库的则不适用承诺审批。今年以来累计有309家市场主体享受到政策红利。三是事后审管信息无缝对接。首创审管联动掌上系统,审批信息同步推送至监管人员手机端,确保审批之后监管服务跟得上、监管事项全覆盖,疫情发生以来已累计向21个监管部门发送8333条加密审管联动信息。
三、深化上下协同,推动政务服务便利化。
建立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打破区域办事壁垒,打造“通办统办”特色政务名片。一是推行“滨海统办”。对涵盖企业和群众全生命周期的570项政务服务事项逐项编制标准化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南,统一申办标准;打造区、开发区、街镇、村居四级政务服务体系,统标准、统系统、统数据、统监管、统考核、统形象,实现全区高水平、无差别政务服务。二是推行“滨海通办”。打通天津“政务一网通”系统和滨海新区政务帮办平台,按照“应上尽上”原则,实现所有政务服务事项从咨询、帮办、申报、预审、办理、反馈“全程在线”,拓展网上办理广度和深度;实现467个审批事项在区、开发区、街镇之间线下通办受理,推动103项民生类公共服务事项下沉至村居便民服务站,实现群众零跑动、就近办。
四、深化管理创新,推动政务服务规范化。
优化内部管理,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做到一手抓廉洁、一手抓高效。一是首创全流程自动化管理制证中心。运用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政务服务大厅113种证照实行全环节集中管理,实现受理、审查、踏勘、批准、制证“五分设”审批运行模式,各审批环节相对独立、环环相扣、相互制约,进一步提高申请人与审批人互不见面的“双盲”制,打造行政审批“车间式流水线”作业模式,从源头上阻断腐败滋生的通道,倾情打造阳光政务。二是提升审批队伍专业化水平。在加强审批人员专业化培训的同时,发挥专家作用,通过与专家的交流、研讨,有效提升审批人员专业化水平,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发展趋势,为申请人提供专业的咨询指导。三是出台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工作守则。从坚守岗位、工作纪律、热情服务、规范审批、内务整齐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做到热情接待每一位群众,只说YES、不说NO,认真受理每一个事项,细心关注每一个细节,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努力为企业群众提供高效、便捷、全链条的审批服务。
主办单位:滨海新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办公室
推荐使用IE8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网站标识码:1201160049
联系方式:022-66897800